此章節之中立性有爭議。其內容、語調可能帶有明顯的個人觀點或地方色彩。 (2024年10月14日)加上此模板的編輯者需在討論頁說明此文中立性有爭議的原因,以便讓各編輯者討論和改善。在編輯之前請務必察看討論頁。
此章節已列出參考資料,但文內引註不足,部分內容的來源仍然不明。 (2024年10月23日)請加上合適的文內引註加以改善。
此章節需要補充更多來源。 (2024年10月23日)
1949年中共建政以後,延續了抗戰與內戰時期的毒品政策,即「對內禁絕,對外銷售」。
中共政府國內全面禁毒,但對外通過英屬香港向世界出售鴉片與鴉片製品,獲得外匯。隨後由農墾部牽頭,在黑龍江生產建設兵團、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的國營農場以「藥用」為名種植罌粟,代號「100號」,隨着改革開放財政大為改善,直到1980年代前後終止大面積種植[50],中國藥用罌粟集中到甘肅省農墾集團公司種植[51][52]。
1950年2月24日,中央人民政府政務院第21次政務會議通過並發布了《政務院關於嚴禁鴉片煙毒的通令》:
四、從本禁令頒布之日起,全國各地不許再有販運製造及售賣煙土毒品情事,犯者不論何人,除沒收其煙土毒品外,還須從嚴治罪。
五、散存於民間之煙土毒品,應限期令其繳出,我人民政府爲照顧其生活待分別酌予補償。如逾期不繳出者,除査出沒收外,並應按其情節嚴重分別治罪。
六、吸食煙毒的人民限期登記(城市向公安局,鄕村向人民政府登記),並定期戒絕。隱不登記者,逾期而猶未戒除者査出後予以處罰。
七、各級人民政府衛生機關,應配製戒煙藥品,及宣傳戒煙戒毒藥方,對貧苦癮民得免費或減價醫治。煙毒較盛的城市,得設戒煙所,戒煙戒毒藥品的供應,應由衛生機關統一掌握。嚴防隱蔽形式的煙毒代用品。
政務院禁毒通令發布後,各級人民政府立即行動,紛紛成立禁煙禁毒委員會,在各地進行轟轟烈烈的禁毒工作。在具體查辦毒品的時候,新中國廣泛動員群眾。當時非常重視販毒人員的檢舉揭發工作。針對毒品的種、運、制、販、吸等環節的實際情況,人民政府及公安機關採取「力勸兩頭,斷斬中間」的策略,即規勸吸毒者不吸、種者不種(包括強制剷除),重點卡斷流通環節,着重打擊製毒販毒。此法在當時被稱為「攔腰一棍」,使得種罌粟的不易賣出,吸食者也不易買到,除了邊疆少數民族地區與內地偏僻山區尚有零星種植罌粟外,全國大部分地區先後實現了禁種。
經過這一時期的嚴厲打擊,到1952年禁煙禁毒運動第二期戰役前,東北、華北、華東、西北四個地區共繳獲毒品(折合鴉片)約24473308兩,迫使大量公開的販毒分子洗手不干,少數冥頑不化者轉入地下,公開的煙館在全國已經絕跡。但是,由於巨大的毒品地下市場依然存在,不法之徒為牟取暴利更鋌而走險;產地禁種使得存貨「浮出水面」及境外貨走私入境,所以禁毒鬥爭的形勢依然嚴峻。 1952年4月15日,中共中央發出《中共中央關於肅清毒品流行的指示》,5月21日,政務院發布《中央人民政府政務院為查禁鴉片煙毒的通令》,7月30日,中央批准了公安部《關於開展全國規模的禁毒運動的報告》。在《指示中》,確立了「坦白從寬,抗拒從嚴」的原則。
四、對於運動中被揭發或自動坦白的毒犯,在處理上應採取嚴厲懲辦與改造教育相結合的方針,打擊懲辦少數,教育改造多數,即:製造者、集體大量販賣者從嚴,個別少量販賣者從寬;主犯從嚴,從犯從寬,慣犯從嚴,偶犯從 寬;拒不坦白者從嚴,徹底坦白者從寬;今後從嚴,過去從寬。打擊的重點放在集體大量的製毒、販毒犯與嚴重違法的工作人員。對情節不是特別嚴重,只要徹底坦白,真誠悔過,檢舉立功者,可減輕或免予處分。對於單純吸食毒品者,不應作為這次運動的鬥爭對象。因為吸食毒品的人,數量更大,不可能在這次運動中完全戒 絕,也不應該把他們同製毒、販毒犯同等看待。而且只要能夠做到根絕製毒、販毒的現象,則吸毒的現象,將會逐漸消滅。
五、關於種毒問題,目前主要發生在邊疆少數民族地區,應在今後工作中逐步解決。內地的種毒問題,必須檢查禁止,在這次反毒運動中,如不能同時解決,則可在運動結束後,另行處理。
《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編,建國以來重要文獻選編 第三冊》中央文獻出版社,2011.06,第134頁
一般來說,只要有檢舉立功表現的販毒人員就不再追究刑事責任,而如果死硬到底則要受到嚴懲。於是在這種形勢下,絕大多數毒販一落網就積極檢舉,公安部門順藤摸瓜,毒品交易網絡便頃刻土崩瓦解。
1963年5月26日,中共中央頒布《中央關於嚴禁鴉片、嗎啡毒害的通知》,《通知》規定嚴懲私藏毒品、吸食毒品、種植罌粟、私設地下煙館和販賣毒品等犯罪行為;規定對吸毒犯應強制戒毒,對已吸食鴉片或打嗎啡針等毒品成癮者,必須指定專門機構嚴加管制,在群眾監督下,有計劃、有組織、有步驟地限期強制戒除,在吸毒嚴重的地區可以集中戒除;規定凡自己吸食毒品,但自動交出毒品並坦白交代其犯罪行為者,可從寬處理。
至此,從20世紀50年代到70年代末,新中國近三十年享有「無毒國」狀態。
1973年1月13日,國務院又頒發了《關於嚴禁私種罌粟和販賣、吸食鴉片等毒品的通知》。該通知重申1950年《關於嚴禁鴉片煙毒的通令》,特別是提到了境外不法分子組織鴉片走私販運又有抬頭趨勢,該通知要求:
一九五0年二月二十四日,前政務院發布《關於嚴禁鴉片煙毒的通令》後,在全國範圍內開展了大規模的查禁鴉片煙毒的鬥爭,成效卓著,僅用三年左右時間,舊社會遺留下來的煙毒流害就基本禁絕。但是,近些年來,由於國內外種種原因,在少數邊境地區和一些歷史上煙毒流行的地方,私種罌粟,製造、販賣和吸食鴉片等毒品的情況又不斷發生,特別是從國外走私販運的鴉片大量流入內地,情況日趨嚴重。為了保護人民健康,維護社會治安,保障四化建設,國務院重申:對於私種罌粟和吸食鴉片的,必須限期剷除和戒絕;對於製造、販賣、偷運鴉片和其他毒品的違法犯罪活動必須堅決打擊,依法嚴懲。
目前海洛因、冰毒、麻古等新一代毒品成為主流,鴉片已經基本在中國絕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