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后汉书·百官志》详细记载了汉末军职体系,其中大将军地位最高,骠骑将军紧随其后,位列第二。这个显赫的军衔不仅需要典京师兵卫守卫都城安全,还要承担四夷屯警的边防重任。到了群雄并起的三国时代,骠骑将军依然是令人瞩目的要职。下面我们就来细数曹魏政权中担任过这一重要职务的八位将领。
首先登场的是曹魏宗室名将曹洪(?-232年)。这位字子廉的沛国谯县(今安徽亳州)人,作为曹操的堂弟,在魏文帝黄初年间就获封骠骑将军,成为曹魏首位获此殊荣的将领。更难得的是,他还在魏明帝太和年间再度出任此职,成为唯一两度担任骠骑将军的人。这位战功赫赫的老将直到太和六年(232年)病逝前,始终活跃在军事舞台上。
接下来是赫赫有名的司马懿(179年-251年)。这位来自河内温县(今河南温县)的军事奇才,在黄初七年(226年)被任命为骠骑将军。短短四年后,随着曹真升任大司马,司马懿接掌大将军印信,这次升迁为他日后掌控魏国大权埋下了重要伏笔。
第三位是文官出身的赵俨(171-245年)。这位颍川阳翟(今河南禹州)的名士,在魏明帝时期先后担任过大司农、骠骑将军等要职。虽然军事才能不算突出,但他凭借出色的政务处理能力,在朝中赢得了广泛赞誉。
正始五年(245年),涿郡方城(今河北固安)人刘放(?-250年)接任骠骑将军。这位西乡侯的后裔同时还兼任中书监,是魏国重要的军政大臣。可惜天不假年,他在嘉平二年(250年)就与世长辞,死后获谥敬侯。
展开全文
同年继任的是太原中都(今山西平遥)人孙资(?-251年)。这位字彦龙的将领虽然地位显赫,但同样英年早逝,在担任骠骑将军仅一年后就撒手人寰。
第六位骠骑将军王昶(?-259年)来自太原晋阳(今山西太原),是东汉太守王泽之子。正元二年(255年),他因平定淮南三叛的军功获此殊荣,成为司马家族的重要心腹。可惜这位能臣也在甘露四年(259年)早逝。
司马望(205-271年)作为司马懿的侄子,在咸熙元年(264年)出任骠骑将军。当时正值司马昭灭蜀称晋王的关键时刻,司马望在魏晋禅代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,最终官至西晋大司马。
最后一位是石苞,他在曹魏末年担任骠骑将军,见证了三国时代的终结。这八位骠骑将军的人生轨迹,生动展现了曹魏军事体系的变迁历程。
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